斜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重要常见眼病,但由于某些症状和近视较为类似,因此常常被粗心的家长误解。其实,斜弱视对视力的危害比近视危害还大。
误区一:孩子体检视力不达标,慢慢自己会好
孩子的视力发育虽然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孩子的视力低于同年龄儿童的一般水平,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检查是否存在导致视力差的眼病,而不能一味的等待,错过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误区二:孩子小无法检查,等长大一点再说
视力检查需要孩子的配合,一般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进行。对于更小年龄的孩子,除了为孩子做电脑验光,通过有无明显的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来判断孩子的视力是否正常以外,其实细心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仔细观察,也能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
误区三:弱视治疗,只戴眼镜就可以
弱视治疗不仅要戴镜矫正,更应加以视觉训练,进一步提升弱视眼视力,促进视觉功能回到正常状态。但切记,不要在孩子视力得到改善后就立即停止戴镜和训练,效果尚未稳定,需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随访复查。弱视治疗,戴镜是前提,训练是必须,缺一不可。
误区四:长大后再做斜视手术效果一样
临床上,小部分的特定类型斜视可以通过戴镜就将斜视全部矫正。
除了这类斜视外,大部分斜视基本都需要手术矫正。先天性内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且斜度大的斜视亦是如此。斜视手术后获得一定程度的融合功能,有利于维持眼球正位,可使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的或一定程度的立体视觉。
有些孩子的斜视是间歇性出现的,孩子总是努力去控制斜视的出现,眼睛就感觉到很疲劳,近视会因此发生的早、进展的快。此外,斜视带给孩子的心理阴影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及时诊疗斜视无论从改善外观、保护视力、恢复双眼视力以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现斜弱视应每年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筛查,尽早在3岁-12岁前接受治疗。特别是弱视,治疗时间非常有限,一旦超过12岁就无法获得理想效果,被损伤的视觉功能也得不到有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