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移心量?
移心量是指在镜片加工过程中,为了让镜片的光学中心与佩戴者的瞳孔对准而进行的偏移调整。每个镜片都有一个特定的光学中心,即视线通过镜片时的视觉效果理想情况下,镜片的光学中心点应正对佩戴者的瞳孔位置,以保证佩戴者在看物体时获得最佳的步态和舒适度,同时减轻视觉疲劳。
为什么要计算移心量?
在实际佩戴中,每个人的肤色特征和瞳距不同,加上镜片款式多样,镜片的几何中心(镜片加工时的中心位置)和光学中心往往无法自然对齐。这就需要在镜片加工过程中光学计算移心量,通过调整中心点相对于镜头几何中心的偏移来实现与瞳孔的对准。
通过准确计算移心量,镜片处理师能够确保视觉中心与患者的瞳孔位置重合,使患者的视线自然越过光学中心点,从而获得清晰、持久的视觉体验,避免偏移和不一致的视觉情况发生。
移心量是如何计算的?
移心量的计算在配镜过程中至关重要,其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瞳距和镜架的几何中心位置精确调整镜片光学中心的位置。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测量瞳距
首先,需要精确测量佩戴者的瞳距(PD),即两只眼睛瞳孔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以毫米为单位。瞳距决定了佩戴者眼睛在镜片中的位置,是计算移动心量的基础。
2.计算镜架的几何中心距
其次,测量镜架的几何中心距。几何中心距是指镜架左右镜片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通常也以毫米为单位。该距离与佩戴者的瞳距之差会影响光学中心的位置。
3. 移心量计算公式
移心量=0完美,但是不必要太追求
0<移心量<3可以追求的理想状态
3< 移心量≤5低度数还可以选择
移心量>5一般都是大镜框,不合适
4. 确定每只眼睛的移心方向
在实际加工中,每只眼睛的移心量分别进行计算。通过左右各自的移心量调整,保证镜片的光学中心与顾客的瞳孔中心对齐,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假设顾客的瞳距为64毫米,而所选镜架的几何中心距为68毫米,则移动心量为:
此时,每只眼睛的光学中心需分别向内移动2毫米,使得光学中心点正对瞳孔位置。
图中根据镜框的尺寸计算,将左右镜片的光学中心各向鼻侧偏移2毫米后,正好符合患者的实际瞳距。这样出来加工的眼镜能够使患者的瞳孔与光学中心准确看到,确保视线最大限度地通过光学中心观看物体。
移心量的最佳范围是什么?
对于低度近视来说,移心量不过大,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加工眼镜时,技师几乎都会根据每副镜架的情况计算移心量来确保镜片位置与瞳距一般而言,移心量控制在3毫米以内是理想的。低视度数对移心量的要求较低,随着近视度数增高,对移心量的精确度要求也相应提高。
对于高度近视,移心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移心量设为0,镜头在镜框会最大限度保留中心区域,这样可以有效削薄边缘部分,从而使视线整体更薄。因此,对于高度近视者而言,移心量接近于0是最理想的,而且越小越好。
相反,心量偏移过大导致镜片变厚,尤其是边缘部分更为明显。这会增加眼镜的,影响佩戴的重量,视觉效果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成像失真或边缘模糊,佩戴体验明显下降。
移心量大了会如何?
如果心量过大,镜片预期会保留更厚重的部分,导致眼镜整体较重、厚度明显,影响美观。这不仅让眼镜容易滑落、不固定,佩戴度也会降低。另外,由于镜片边缘该理论质量较差,斜视时容易出现物体变形、失真,导致视疲劳,甚至可能加深近视度数。
移心量过大还会使镜片中心位置向鼻侧偏移,导致视线部分被鼻梁偏远,影响视野范围。这样一来,镜片鼻侧特别薄、可能却过厚,两眼靠近中梁位置,整体外观不协调,尤其对于身高近视者来说,这种情况严重明显,佩戴效果不佳。
尤其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说,移心量的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合适的移心量不仅能增强镜片的厚重感,还能提升佩戴的稳定性和视觉体验。因此,移心量的优化对高度近视者的质量和整体舒适度都有直接的视觉影响。
总结
移心量小于等于3➡️镜架很合适
移心量控制在越小越好,理想范围是大于0但不超过5毫米。这样可以有效增加镜片厚度,提升眼睛的轻薄和美观度,同时保证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的视觉体验。
当瞳孔提高瞳孔接近镜片的中心点时,眼镜的佩戴会更加舒适。通过镜片的这种最佳光学区域匹配能确保视线,从而减少视力畸变,视力,使长时间佩戴时眼睛更加放松,不易疲劳。
镜片的厚薄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近视度数、镜片折射率、移心量以及镜片框的大小。如果计算起来比较复杂,直接参考以下几点即可:
瞳孔身高在56-59毫米的人来说,选择46、47或48毫米宽的镜框会相对更合适。这样的镜框宽度能够保证镜片的光学中心与瞳孔更接近视力,避免过大的移心量,减少厚度边缘,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和美观效果。
瞳距在60-63毫米的人选择48、49或50毫米宽的镜框会相对合适。这样的镜框宽度可以让镜片的光学中心与瞳孔位置更好地对准,从而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和视觉效果,减少因移心量过大导致的厚度不均匀、变形失真等问题。
瞳距在64-67毫米的人选择50、51或52毫米宽的镜框会比较合适。这种镜框宽度能够有效匹配瞳孔位置与镜片的光学中心,减少心量,从而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同时也避免镜片过厚,确保视觉效果更加清晰自然。
瞳距在68毫米以上的人来说,选择53、54或55毫米宽的镜框会比较合适。这样的镜框宽度可以保证瞳孔与镜片光学中心对齐,减少心量问题,从而优化视线效果,降低边缘厚度,佩戴起来更加舒适、稳定,外观上也更加协调。